刚接触直销行业的时候,我和很多新人一样,满心满眼都是怎么快速拓展客户,怎么把产品卖出去。那时候总觉得,只要加的人够多,朋友圈发的广告够频繁,生意自然就会好起来。于是每天忙着用各种加人技巧,加了好多好友,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。发出去的广告很少有人回应,偶尔有咨询的,也很难促成交易。后来慢慢才明白,在直销的私域运营里,关键不是简单地和用户建立联系,而是要用心构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粉丝不是随便白嫖的
大家都知道 "粉丝" 这个词,英文是 fans,原本指的是运动或者电影的爱好者。在营销的世界里,那些关注我们、支持喜欢我们的人,都可以称作粉丝。和粉丝相关的,还有社群、私域流量,以及公众号、微博这些平台。粉丝的价值就在于,他们愿意和我们产生某种关系,这种关系可以是单边的、双边的,也可以是多边的。
就拿我自己追明星的经历来说吧,一开始我只是关注了他的微博,时不时看看他的动态,这就是单边关系,我单方面接受他的消息。后来,我参加了他的粉丝见面会,在见面会上积极互动,还把见面会的精彩瞬间分享到朋友圈,推荐给身边的朋友,这就变成了双边关系,我主动参与到和他相关的活动中,还帮他进行传播。再后来,我和其他粉丝一起组织了线上的应援活动,为他的新作品打榜、宣传,这就是多边关系了,我们粉丝之间也相互协作,为喜欢的明星做事情。
在直销里,我们和用户的关系也是如此。很多人觉得,只要用户关注了企业的公众号、微博,就是自己的私域流量了。但实际上,这只是一种 "订阅" 关系,不能算是真正的粉丝关系。就像我之前关注了很多品牌的公众号,可它们每天发的都是广告,我根本不会去看,更不会产生购买行为。这就是因为品牌和我之间只有简单的联系,没有构建起有价值的关系。
私域的核心是构建关系,而不是简单的联系。大家想想,平时我们说 "以后常联系",往往是对那些可有可无的人说的,而我们真正会花心思去构建关系的,一定是和我们利益攸关的人。在直销中也是一样,不能有工具思维,觉得加了人就能卖东西。如果只是在朋友圈、公众号里乱发广告,不考虑用户的需求,不为用户创造价值,那就是在白嫖用户。用户又不傻,凭什么要买你的东西呢?
构建关系从创造用户价值开始
关系的起点,是我们能为用户创造价值。从营销的角度来说,价值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,而用户的需求,本质上是来自于物质或者精神情感上的缺乏。所以,我们和用户构建关系的核心,就是要针对他们的缺乏感,提供可实现的解决方案。
比如说,之前华为被美国打压的时候,很多人都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对强大企业的渴望。华为的海报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,而是传递了一种强者的价值观,满足了大众对强者、领袖的缺乏感需求,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。还有疫情期间,老乡鸡的老板公开表示不裁员、不降薪,这种担当让员工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,这就是在为用户创造精神层面的价值。
现在,互联网越来越发达,物质匮乏和信息不对称几乎被消灭了,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种好东西。对于 3 - 5 亿崛起的中产阶级来说,性价比不再是最重要的,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稀缺性,这种稀缺性可以诠释他们的品格、品味,让他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、满足、成就和安全感。
就拿绿韵隆亿来说,它是由直销拿牌公司绿之韵与隆亿生物强强联手、战略合作共同创立的。依托绿之韵的直销牌照和强大品牌影响力,以及隆亿生物的专业实力,打造了优质的金银花 / 抑菌凝胶生态产业品牌。这款产品针对人们在私密护理方面的需求,提供了专业、有效的解决方案。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重视私密健康,但市场上的产品参差不齐,绿韵隆亿的金银花 / 抑菌凝胶凭借其专业的配方和可靠的品质,满足了用户对安全、有效的私密护理产品的需求,这就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。
关系为何如此重要
过去,营销竞争的焦点是对渠道的掌控,而未来,核心是对用户关系的掌控。就像刘春雄老师说的,关系即渠道,关系就是今天商业的核心。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扎堆往社区团购里钻,为什么呢?因为社区店主不仅在物理层面离消费者近,在关系上也更近。店主和社区居民是半熟人关系,既能很好地沟通,又不影响卖东西,社区内的社群就成为了绝佳的新零售载体。在直销行业也是一样,我们和用户的关系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。如果只是依赖平台流量,比如在淘宝上卖东西,用户相信的是淘宝这个平台,而不是我们个人或者品牌,我们就需要付出额外的流量成本。而且,现在流量越来越贵,想不和用户建立关系就产生交易,越来越难了。只有和用户建立起有情感和价值连接的关系,他们才会信任我们,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,甚至主动推荐给身边的人。
关系如何变现
私域流量变现可以分为三个步骤:用户的粉丝化、粉丝的渠道化、渠道的社群化。其实,这本质上就是我们和用户从没有关系,到建立单边关系,再到双边关系,最后到多边关系的过程。